在2019年7月出版的人民日报社《人民周刊》2019年第12期中,对企鹅医生·正夫口腔熊靖宇院长进行了整版报道。《人民周刊》于2001年创刊,由人民日报社主办,从全国最具权威力和公信力的时政、文化、财经类报刊中撷取最受公众关注、又畅销易读的社会热点事件、热点人物和时尚话题中的精华进行刊登报道,让读者在细述实录的动人故事中体味岁月的风云与丰厚的感悟。《人民周刊》此次对企鹅医生·正夫口腔熊靖宇院长的报道,是对熊靖宇院长仁心仁术的褒奖与肯定。
熊靖宇:在医学面前永远怀有热情
“熊靖宇有一双灵活的手和一颗柔软的心。”无论患者还是同事,提起熊靖宇,大家下意识都会提到那双修长有力而又灵活的双手,以及他温和亲切的气质。在颌面外科与口腔种植领域深耕近三十余年,企鹅医生·正夫口腔熊靖宇院长让人印象深刻的,不仅是出色的颌面外科和口腔种植技术,还有他以患者为本的仁心以及对医学的强烈热情。
在患者嘴里“搭一座斜拉桥”
“传统口腔种植是将种植体植入牙槽骨中,若牙槽骨严重缺失,则需要通过植骨来解决骨量不足的问题。植骨也并不是一蹴而就,骨粉要通过成骨细胞作用,骨头才能慢慢长出来,并且植骨有时会有较重的术后反应,有些还会出现多次植骨失败的情况。”在办公室中,熊靖宇院长举起手中的口腔模型,操着一口温软的荆楚普通话认真解释道。
种牙就像栽树一样,树杆要稳,能抗得住风吹雨打,就要求树根必须足够牢固。当遇到牙槽骨萎缩的情况,不方便植骨或多次植骨失败,就要想办法在有稳定骨头的地方进行种植,并尽可能地让种植体牢牢扎根骨内。其实,这样的操作对于颌面外科专业出身的熊靖宇来说并不是难事儿,只要患者的脸部形态完整,如颧骨、牙颌后部的翼板完整存在,他就可以把种植体固定在这些人们脸上非常牢固的骨头上。
2016年1月,熊靖宇收治了一位特殊的患者,由于在减肥后得了糖尿病和牙周病,导致口腔内部上下总共只剩一颗牙齿,同时伴有骨质的大量缺失,牙槽嵴也变形萎缩。为了能进行种植牙手术,患者还曾做过两次上颌窦外提升植骨手术,但均未能有效成骨。最后,熊靖宇采取了穿颧骨、穿翼板的方式为其进行牙齿种植,让患者重新拥有一口整齐的牙齿。
“患者是老师也是朋友”
“我进行了全口牙齿种植,种之前很担心,没想到一点都不疼,是你们帮我解决了大困难。”通过熊靖宇办公电脑中的视频,我们看到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手术后笑得十分开心,在镜头前对熊靖宇院长表达了衷心地感谢。熊靖宇介绍说,创口过大、恢复慢、怕痛、怕流血、植骨难等是很多患者普遍担心的问题,我们只有不断精进手术技巧,并在术前充分与患者沟通,才能缓解患者不安的情绪,得到他们百分百的信任,从而帮助他们解决口腔问题。
2017年9月7日,是让熊靖宇永远难忘的日子。一位需要进行穿颧骨种植的患者为了想在手术时保持清醒,要求医生对其进行局部麻醉。但在当时,国际上穿颧种植手术大都是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进行的,熊靖宇依然满足了患者的要求,充分把握手术中的每一分每一秒,出色地完成了第一例局部麻醉穿颧种植手术。此后,熊靖宇及其团队不断积累经验、磨炼技巧,开创了局麻下进行穿颧骨种植的新局面。
最喜欢待在手术室
从一名普通医生成为一名专家,需要不断地锻炼思维、磨炼技术。而从一位专家成为一名敢于创新的开拓者,则更需要坚实的基础、对技术的全面把握以及对医学孜孜不倦的热情。
从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毕业后,熊靖宇选择回到湖北老家,为家乡人解决口腔问题。熊靖宇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和口腔种植近三十年,在湖北、深圳、珠海、上海、北京等地都工作过,并深受各地患者的欢迎,很多其他地区的患者甚至不远万里慕名而来。多年颌面外科的经验积淀,帮助熊靖宇突破种植技术难题,使其成为国内开展高难度复杂种植手术最多的医生之一。
怀着这份对医学的热情,熊靖宇针对上颌骨严重萎缩的无牙颌患者,都成功进行了穿颧和穿翼板种植手术,并且达到令患者十分满意的治疗效果。而这并不是终点,在未来将始终不忘初心,潜心钻研,努力把缺牙患者从痛苦中解救出来,让每一位患者都可以种好牙,重享口福,熊靖宇对自己、对团队、对企鹅医生·正夫口腔都充满信心。